新闻资讯

今年就业,难吗?

知识星球里,一读者留言:


“毕业2年,考研考不上,考公考不上,找不到工作,刚刚自己变成了“小阳人”,当代大学生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这问题要是放在外面,一定会跑过来一群“过来人”,纷纷指点:


找不到工作说明你学历不高,不够努力,书读得少,是不是个人能力也有问题……


个人的确会有问题,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就是事实,时代变了,我们不能刻舟求剑。


20年前,大学生值钱的狠,一个大专生毕业,想当官当官,想做生意做生意,那个时代,大学生就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这些过来人,把这些真理一遍又一遍告诉子女,甚至所有教师也在拼命宣传这种固有路径。


但从80后开始,你会发现前面的人和后面的人俨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社会。


这是因为我们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的转换,劳动力体系几次打破重组,导致大学生的供需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太正常了。


但这种现象,背后是否暗藏着其他奥秘?

1



春招季开始后,市面上就在疯传一则数据:


2022年将有1076万大学生毕业,规模创历史新高。最主要是,2021届的毕业生超过了900万人,目前仍有部分人尚未就业。


随之,“今年是大学生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等噱头标题文章,扑面而来。


这话倒是没错,但不必惊讶,因为早在10年前,这种形势就已经确立了。


一方面是大学生数量在疯狂猛增,二十年时间,大学生从百万级跨越至千万级。


今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历史性地超越了出生人口总数(1062万人),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我们进入了人均大学生年代。


另一方面则是经济下行,就业市场连续萎靡,尤其是大疫三年,诸业受累。


单上海这一波,不知道有多少企业直接把招聘信息扔进了垃圾篓里。


我们再拿最简单的“GDP—大学生”数值,进行对照,以10年为例。


2012年,大学毕业生数量是680万,当年的GDP是7.7%。


意味着,经济增速每走一个点,对应的就是88.3万大学生的新增就业。


难不难?难。


在《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可见端倪:


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工作一年的大学生对工作的满意率只有47%。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


再看今年。


2022年,大学生毕业生数量逆势暴增到1076万,而今年预期的GDP是5.5%。


意味着经济增速每走一个点,对应着192万大学生的新增就业。


10年时间,就业困难指数直线上升2倍多。


大学生找工作的预期太低,只能被迫考研,以至于研究生赛道加速“内卷”。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457万,比去年多了80万,增幅为21%,创下历史新高。


考研分数线直线上升,难度陡增。前段时间,2022年全国考研分数线出炉,今年共有457万人报考,录取人数仅为110.7万,录取率24.2%,换言之,另外的340多万考研人直接落榜。


未来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尤其是找高端工作,不仅是拼学历,更多是个人素质甚至是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进入全维度竞赛。


最后的命题,归根结底还是拼爹。



2

结构性失业

今年是史上大学生就业最难的一年,也是未来五年最容易的一年。


有变数吗?


我认为有,参考2020年复工后,经济触底反弹,连带就业形势好转。今年疫情总会有结果,到时候供需平衡会有一定的缓和。


但我认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学生就业市场自身就存在“结构性失业”问题。


我敢说,中国80%的高校都在批量生产不对口市场的无效劳动力。


面对市场需求,高校一直都是脱节的。要么坚守传统,比如马哲、公共管理、哲学,这些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


要么跟风,什么热闹做什么,往往还做不到预判,所有教材和理念都是过去式。


比如2012年左右,银行业非常火,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能坐进银行柜台,简直祖坟冒青烟。


那时候,全国各地高校,无论是否是财经类学校,都要开展会计投资专业,批量生产“金融人”。


事实呢?银行业从2015年开始走下坡路,裁员降薪,这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滞留了一大批。


还有互联网,过去这些年在创富大潮下,全国高校开展计算机专业,生产了无数传统码农,人手会编程。


而现在,大厂都在疯狂裁人,市场增量缺失,今年互联网hc估计只有去年20%,这些人又要到哪里去?


大多数高校还处于教学“理论为王,实践为零”的萌芽期。


老师都不会经营企业做一个好的企业员工,又如何传授学生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


落后的高校体制,编织着坐在办公室,翘着二郎腿喝咖啡就可以赚大钱的故事,结果造成每年以百万为单位的无效劳动力,涌入市场。


过去,经济好的时候,尚可,毕业生即使专业不对口,还可以兜兜转转跨行就业,但当经济下行时,供应严重不足的时候,无效劳动力只能归为无效。


所以今年打击最严重的就是非技术类专业学生,尤其是服务业。


反观中国制造业,严重缺乏对口人才。


身边开厂子的朋友跟我说,这些年严重缺乏技术类毕业生,太贵的招不起,便宜的招不上。


年轻人都感觉去厂子上班太LOW,宁愿呆在写字楼里赚更少的钱,吹空调,也不愿意去生产线拿高薪,说出去不体面。


要我说,除了985、211大学以外,所有学校都应该改为职业技术大学,对口培养制造业人才,全面提高非制造业税收,补贴制造业,提高制造业待遇。


这样,口号里的“实业兴国”或许才能推进。



3

真相


讲这些东西,只是想让大家看清真相。


时代变化太快了,而我们都是这个时代洪流中的一粒尘埃,被裹挟着向前。


但纵使是这样,我们也要学会做一粒聪明的尘埃,在洪流中得以保全。


关于考公考编考研,还是直接进入职场厮杀,这些因人而异,在当下市场很难给出建议,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只有一条:


一门技术。


老祖宗讲话:“一技在手,吃穿不愁”,大学生都要思考,自己在哪方面的能力可以拿得出手,而且要破除认知偏见。


我见过985大学生去学理发的,后来开了12家连锁店;也见过炒饭炒的好,在抖音一天卖上万份炒粉;也见过喜欢健身的人,每天在网上带着别人锻炼身体……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前几天,一个朋友的孩子跟我说,他喜欢吃小龙虾,未来想学“小龙虾专业”。


我说很好啊,中国人一年吃掉4.5万吨小龙虾,这可是经久不衰的产业。上游养殖,下游餐饮加工,人才稀缺的很。


再不济大学生也能摆地摊吧,别以为十年寒窗苦读一纸文凭就要飞黄腾达,在特殊条件下,先把自己养活再说,最失败的毕业生,无疑是以为自己很厉害,啃老还理所应当。


最后再讲讲大学毕业生对楼市的影响,算是切换主题,给大家一个交代。


虽然整体就业形势是下降的,但依旧存在「二八定律」,很多城市就业一片欣欣向荣。


据央视报道,今年人力流动不仅体现在行业,城市区域之间的流动也非常明显。


今年一季度,成都、重庆、武汉等企业的招聘需求超过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这导致成都地区简历投递数同比增长50.95%,重庆、长沙、郑州、杭州等城市的增幅也超过了30%。


道理很简单,过去大学生毕业后纷纷涌入一线城市,是因为这里可以实现梦想,有机会也有钱。


但经过疫情的几轮冲刷,大家发现,一线城市就业环境并非想象中那么好,工作节奏生活成本高,大厂裁员,职场竞争惨烈。


反观二线城市,在较低的生活成本和高速成长的经济环境中,有了性价比对比优势。


更重要的是,在四大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落地生根,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概念。


人才流动就是经济流动,这意味着中国即将进入一线维稳,二线快速增长的时代。


而对于楼市来说,已经是明牌战场了。

地址:地址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180号齐鲁国际大厦C901室 地址二: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黄金时代广场F座2110

人事部电话:0531-82358151

销售部电话:0531-82358152

财务部电话:0531-82350517

Copyright © 2018 - 2020 济南新梦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宇霞信息 备案编号:鲁ICP备16033714号-2 

 在线留言
姓名:
电话:
内容:
 
0531-82358150全国统一热线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