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懒惰是以勤奋的方式出现的
比如一天到晚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加班,搞来搞去最后结果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再比如每天都在外面做无效社交,美名其曰跑客户,但就是发个名片和不同的人寒暄而已。看似跑了很多人,收回来的有效销售线索等于零。我常常说,10分钟的深度思考往往能够节约你一整天的浪费消耗。动手做事情之前想想成功的关键有哪几个因素,然后把力气花在这些地方去下功夫,而不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就拿刚才说的这个例子来讲,跑客户拿订单的关键是什么呢?是做课前功课。你的客户是什么样的人,他的痛点在哪里,他有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选择,你的产品在哪些方面有可能打动他,如果拒绝你了你有没有回旋的余地,这个客户是打算长期发展还是短线开发......这些都是在沟通前就要在脑袋里想清楚的问题。有时候拿下一个重要的客户,他背后会带给你更多的生意机会。例如卖保险,你搞定一个关键部门的老板,有可能你就搞定了他一整个部门的订单。所以你该把重要精力放在这一个关键人物身上,而不是其他的员工。我们常说做事情用巧劲,勤奋也要用对地方,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两个字,思考。就像《三体》里章北海父亲对章北海说的那句话,要多想。想了以后呢?我只能告诉你在那以前要多想。如果一个人心里对事情只知道个大概七分熟,却偏偏表现地好像十分了解一样,这样的人总有一天会露出马脚。不知道就多听别人讲,做一个吸收的海绵,而不是空荡荡的扩音器。如果肚子里没货,那就赶紧往肚子里补货。如何做?3个步骤,第一步叫“听”。不管别人讲的是不是对的,是不是前后矛盾的,是不是偏激的,总之先听,全盘接受过来不要做任何武断的评价,是好是坏先不要管。第二步叫“筛”,你要有一个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判断框架,第一步接受的信息都要填进你的这个框架里。然后符合框架的东西就放进去,不符合框架的东西就扔出去。你的目的是通过筛选让这个框架不断完善和升级。记住这些信息都是帮你补全你自己的框架的,而不是颠覆你的框架。最后一步叫“碰”,拿着你完善好的框架再去和别人碰撞,去讨论甚至辩论。这个时候理是越辩越明的,彼此碰撞的越多辩的越多,你才会有更多的新知识新视野新感悟出来。跳过了这三个步骤一上来就和对方争辩的,尤其是你明明对这个话题不甚了解就急于发表观点的,都叫半瓶子水瞎晃荡。普通人沟通的时候,想的是“这个信息我该怎么说”,高手做沟通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我这么说对方听不听得懂”,这就是区别。“我该怎么说”,这是以自我为中心,想方设法让自己说得舒服,不费力,至于对方听不听得懂,没空去考虑。可高手在做沟通的时候,前面这个步骤早就不是问题。他们会进入到下一步,即想方设法把沟通信息进行规整,简化,甚至包装,以求用最少的时间让对方最快地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很多公司在做自家产品演讲的时候,喜欢发明各种高大上的名词或者模型来彰显自己的专业性。但这种做法其实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于一个不了解你公司的人来说,这些名词和术语其实是在增加沟通障碍。表面上你有一套自己的独特体系,但回归到沟通的本质上,这其实是在徒增沟通的时间成本。但高手不是这样,我见过一家云计算公司的创始人介绍自家产品,他就说了一句话:你不需要每天携带一台笨重的电脑,只要身边有一个能上网的设备,加上你聪明的大脑,所有工作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他把一个复杂的技术原理,包装成一个普通人可以马上感知到的利益点来进行沟通。至于这其中的运行过程,普通消费者其实并不关心。这就是站在对方角度做沟通,你的沟通对象他受教育的水平,他关心的痛点,他能理解的语言体系,都是你在做沟通之前就要弄清楚的。记住沟通的本质,快速省事地把你要传递的信息100%传递到位,而不是自说自话。有的优势是长期优势,比如学识,经验,技术,视野,人脉资源等等。而有的优势是短期优势,比如你的精力,体力,你的外在等等。就像年轻漂亮其实是短期优势,它的保质期其实只有几年,非常短。可一般人对待这个优势是怎么做的呢?挥霍。我年轻,就可以随便玩儿,随便放纵自己,肆无忌惮地去追求刺激,这样爽是爽了,但一旦过了28岁到了30岁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既没有好好工作,也没有什么积累。然而没有人永远年轻,但一定有新的人年轻着,慢慢的你就被淘汰了。再比如体力,年轻的时候体力好得很,连续通宵几天都不累,第二天上班照样精神百倍。但是过几年你就会发现,年轻时消耗的健康最后都会一字一句扎扎实实体现在你的体检报告里。到时候再去拼体力拼熬夜加班,怎么拼得过刚毕业的人。他们懂得把短期优势慢慢转变为长期优势,在短期优势即将贬到一文不值的时候,全部转化到长期优势的赛道上去,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可以长久的精进。比如把体力转变成自己的经验和视野,变成自己的系统方法论,变成管理团队的手法,而不是一辈子动手去做执行的工作。再比如把外形的年轻漂亮变成可以搭建人脉资源的帮手,变成职场上的敲门砖,从而在自己不再漂亮的时候,还能有其他价值提供给别人。所以”转化“这个词非常重要,如何把自己的短期优势转化成长期优势,是需要我们一辈子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