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裁撤10%的中层干部
来自“36氪”的消息,腾讯开始裁撤一批中层干部(下简称“中层”)。
腾讯中层主要包括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级别,有时一些副总裁也被认为在中层范围内。
整个腾讯大概有两百多名中层,此轮调整比例约为10%,战略发展部的腾讯员工认为,实际甚至超过了这个比例。
然而,这么多中层离开腾讯,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司龄十几年的老腾讯,“是腾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名CDG(企业发展事业群)的腾讯员工称。
不过,这场悄无声息的人事调整几乎完全在水面之下进行,没有官方公告或声明。但是,不时会有离职同事写的纪念文章,在腾讯员工的朋友圈中刷屏了。
这类中层,马化腾真的只忍了半年
这则消息,虽然现在才惊爆出来,但是在腾讯内部却酝酿已久。
这应该是此次裁撤中层的一个公开信号,随之而来是一系列的架构精简和人员优化。
但是,去年2月份,马化腾就曾发表过一番讲话,其中关于“人才机制”他说到:
“将帅相当重要,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所以要注重人才梯队的交接班。
每个中层干部都一定要培养副手,这是硬性的「备份机制」。
你一定要培养,否则我认为你有问题,忍你半年可以,但半年后你还这样,那我就帮你配了,你不答应也得答应。”
这段讲话,足以证明马化腾对中层无能管理者的关注,也给予了足够的警示。
结果,半年一到,话不多说,行动果然如期开展,而且也赋予了“配”字新的含义。
所以,我们经常说:“不能只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就是让你见微知著,提前洞察趋势,避免被打个措手不及。
中层是最危险的一个位置
“腾讯裁撤中层”事件,暴露了另一个事实:中层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位置。
前段时间,曾和一个500强企业的HR聊天,谈起如果要精简人员,会从哪类人群下手?
她说:毫无疑问,当然是中层了。
我问她原因,她说:“精简中层,才能起到更好的杠杆效应。”
说完这个,她不愿过多解释,但是根据我的理解,“杠杆效应”就是“性价比高”的代名词。
那为什么精简中层性价比更好呢?
我想有以下三个原因:
年龄原因
马化腾在一次香港战略会上,问集团总办的同事:
“腾讯一两千个总监级干部里,30岁以下的有多少?”
回答是不到十人,于是总办的同事,看到马化腾一脸的沉重。
相信这不仅仅是腾讯的问题,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希望干部年轻化。
小编去很多企业做咨询时,发现在晋升规则上,大家都有一个和以往的差异点,就是对年龄有具体要求,一旦超过某个界限,就将被排除在外。
只是,对年龄的要求,往往不被公开,而仅是人力资源或者领导们共识。
至于为什么不公开,你想想就知道,一个超过年龄,晋升无望的人,他的动力还会有多少?
因此,几乎所有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都把干部年轻化作为部门的首要任务。
所以,你也可以想到,原来位置上的老人们,是多么的朝不保夕。
至于企业为什么需要更年轻的人来上位,其实也很简单。
从变革角度:当下是一个新元素爆炸的年代,老一代的经验已经不再是优势,反而可能是变革的负担,所以需要更年轻的人登场。
从精力角度:年纪大的人,事儿必然就多,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工作的投入度当然没年轻人那么大。
从态度角度:随着岁月的磨练,年龄大些的中层,进取心也会被削弱。如果所处行业还能有点红利,基本上都在养尊处优,少了年轻人的野心和玩命。
而当下的企业,太需要这种野心和玩命了,所以换年轻人上场,才能有赢得下半场的机会。
就算能换上几个也行,最起码有“鲶鱼效应”,给年长的中层莫大的压力,不也挺好吗?
从经济角度:年轻人更便宜,毕竟司龄、级别都和年龄有关,如果你在人力资源做过,就知道同样的位置,不同的年纪,成本相差甚远。
成本原因
小编有不少腾讯的朋友,我了解了一下,虽然不同条线不太一样,但是基本上中层的收入是一般员工的3倍左右,这还没算上股票期权。
从成本的角度,裁撤1个中层,相当于裁撤3个员工,无论从产出效应,还是社会反响,前者都是最佳选择。
你可能会问,高层的收入不更高吗?为什么不裁掉高层?
很简单,高层人数太少,你炒掉一两个,对一个大公司的成本节约,起不到太大作用。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身在高层的人,往往独霸一方,积累了很多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冒然裁撤,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在企业历史中的案例太多了。
况且,高层管理者多和老板朝夕相处,在情感上也是占有优势的,要知道情感也是一种成本啊。
所以,算来算去,对中层下手,成本最低。
架构原因
Alina是我的朋友,她在某国际知名咨询机构任高级合伙人,她们公司在管理架构研究方面是整个行业的先驱。
她曾向我透露:
随着协同网络的发达,以及信息传输效率的提升,所有企业的管理架构都将向扁平化和集中化过渡。
便于理解,你可以想象原来多数大企业都是金字塔型的,中间也就必然会存在很多层级,这些层级的节点就是中层干部。
他们起到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一面向着上级,一面向着下级。
当信息化社会还未到来的时代,这种模式非常有必要,中层所起到的节点作用,可以对冲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作用,也可以根据以往经验自己独立决策。
但是,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所有信息的传递都会变得更快更直接,那些“传话筒” 还有存在价值吗?
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的到来,所有企业的决策都将基于数据,而非经验,这不但提高了决策准确性,更提高了效率。
这带来的一个影响是,所有作战单位,都被纳入一个整体战役中,而失去了单独的指挥权,那么这个作战单位的统领,又有多少价值呢?
去年,我曾去一家大企业做咨询时,就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那家上市公司,内核上已经实现了扁平化管理,所有决策、信息传达,都是至上而下发动的。
然而有意思的是,他们的架构,仍然是金字塔式的,这就产生一种很耐人寻味的局面。
那些中层干部,既没有决策权,也不参与实际的生产,他们仅仅是一种代言者的角色存在。
比如,代表所辖组织,向上级汇报一下业绩情况。
或者,代表领导追踪一下总部下达的指标。
当时,我的助理就问我,这样的管理者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我没有回答,其实大家心理都清楚,那只是一个过渡。
多想想,离开平台后你还能干什么?
今天说这个话题很扎心,但是如果你是一名中层,你就一定要学会面对,因为腾讯今天所发生的,也许离你并不远。
几年前,身边谁说在腾讯当中层,那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件事,可是,今天就来了一个大反转。
所以,当下的你,也许恰好处在一个好公司的好位置上,一切都让你意气风发。
但我却想奉劝你,多想想这一切是机遇使然,还是核心能力让自己不可或缺?是平台赐予你的?还是自己的真本事?
你不妨多想想,离开这个平台后,你还能干什么?
如果你回答不上来,可要当心了,因为此刻即使你头顶晴空万里,说不定劈你的雷已经在来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