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无效工作拉低你的工作效率
我在游戏公司的朋友,有阵子几个项目同时做运营活动,她差点被压垮。几十个需求压在手里,一边程序员在拼命开发,一边不同的项目组从四面八方地提出新需求。她表示实在接不了了,需求方不满意了:凭啥其他项目你们能接,我这的项目你就不接?另一头,开发团队也在骂她:程序员都累成狗了,你到底有没有考虑过同事啊?她又急又气又委屈,压力重重之下跑去和部门经理说,她要辞职。在朋友的坚持下,后来内部转岗,换了个偏市场的工作。她在微信群里大吐苦水时,有人发了个《奇葩说》陈铭聊“‘他真的很努力’到底是好坏还是坏话”“的视频片段。
每个人应该都有努力到麻木、不想去改变的一段时间,但希望别用行动上的勤奋,来掩饰战术上的懒惰。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一成不变,就懒得去改变。就这么将就着,也不管是否还有成效。
群里一位做过运营的人说,其实先做个初步评估,再按优先级接需求,状况会好得多。每个游戏要分配的开发资源本来就不同,你的用户量多少?新增多少?活跃用户数多少?付费数据多少?……而不是来一个做一个,来两个做两个,连边缘项目提出的非常复杂的活动方案都照单全收,这不是给自己和开发挖坑嘛?埋头苦干还不如先思考、再动手,整件事往往清爽得多。现在的人讲究做事要快、要有执行力、要马上去做、单独看都没错,但直接吭哧吭哧动手,表面看直奔主题,实际上大大增加了踩坑风险。因为跳过思考、缺乏统筹,等掉入忙碌中你开始越来越忙,更没精力去想要怎么改变了。做过标书的人都知道,这不是轻松的活儿,通常得几个人一起参与、一轮轮修改、一遍遍评审、一次次检查才能搞定。做的时候节奏很快,有些没经验的项目经理只想赶进度,没先分析清楚招标文件就到处找人做文档,导致大面积返工,进度反而更慢。本职忙得时候一周都写不完一篇,有几次心急之下,我没写提纲直接动笔写,结果1小时只写了小几百字,看着空荡荡的屏幕,焦虑直线飙升反而写得更慢了。持续性的快节奏工作造成时间焦虑,你又不自觉地加快了行动节奏,决策力一步步退化,一不留神就做傻事。
一个人吃力地锯木头,还没锯完,新木头又送来了,越堆越多。他说,我工作都做不完了呀,哪有空磨锯子呢?等我锯完所有木头再说吧。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谁都懂,只是放到现实里,我们总在汹涌的时间焦虑里将这句话抛之脑后。
-
做事前不认真思考,做事时通过简单的方法不断试错盲目地寻找答案。
-
明明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却偏偏要守着过时的工具或者手工操作,这种人就是典型的伪工作者。
-
不注重用有限的资源去解决95%的问题,而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纠结不重要的5%的问题。
这是一种统筹方法,同样1小时,不同的做事策略,对应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上学时,语文的优先级通常是No.1,数学是No.2。不是单纯因为它们分值高,而是语文学得好,你的理解力就强,看数学题目时容易抓重点、不会跑偏方向。换句话说,你在语文上的能力可以加持到其他学科上。语文提高10分,里面有1-2分等于附送给别的学科。学好数学,你的计算能力+逻辑分析就能给物理及化学加持,解题思路更广。学生时代你如果按照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的优先级安排学习时间,就能享受到几分时间红利。我们一定得学会用有限的资源,先去解决那些权重最大的问题。雨露均沾的行为模式,将让你做的许多工作沦为“伪工作”。我是急性子,执行力不错,可太着急去做让我踩了不少坑,等我反应过来时,往往要花费更多精力推倒重建。现在我也不断提醒自个儿,越是忙碌,越得先想清楚,再动手。人有两种不同的思考系统,第一套是直觉系统(即快系统),第二套思考系统是理性系统(即慢系统)。快系统让我们根据本能做出判断,所谓一念万千,可能一眨眼间脑中便已转过无数个念头,正因为快,所以容易出错。慢系统虽然慢可缜密强大,不易被击垮,不易被攻破,自然也不容易出错。当人时间稀缺时会犯个毛病,非得将事情安排得满满当当才安心。而安排的事情,基本都是顺着你的惯性。敲代码,有空了就会想继续修改些bug;写文章,有空了就会赶紧想多写几篇文章。总担心不做点儿什么就会落后。思考需要消耗能量,当你精力不充沛时,思考系统会更加懒惰。所以你发现没,疲惫时、状态低落时做的决定,往往让自己后悔。你做出决定后,摔扑街了总得知道那里以后别走了吧?总不能白踩坑了吧?摔50次后发现规律与摔5次发现规律,成长速度肯定不同。给自己反思机会,想想近期的做法和经验,将过去一周无论好or坏的精华提炼出来,好的加以复用,坏的避免重复犯错。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时间静静地思考、需要反思、需要阅读、需要学习牛逼的人、需要有时间做决策。先思考,再动手,这绝不是浪费时间,它是我们成长的必需品。希望我们都能用更聪明的方式,做更有价值的事,得到更符合甚至超越预期的成果。
在线留言